English

愿将余热献人民

1999-10-17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苗家生 我有话说

涝泥塘子村是辽宁省建平县的一个普通山村。近几年来,这个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,许多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,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。谈起涝泥塘子村发生的喜人变化,村干部和村民们都说:没有成老师那份苦心,涝泥塘子哪能像今天这样兴旺!人们赞扬的成老师,就是建平县叶柏寿镇小学离休教师成连璧。

1983年,离休的成连璧回到了家乡涝泥塘子村。这位1947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,曾在这块土地上带领乡亲们搞土改,打土豪,分田地。虽然后来进城从事教育工作,但仍然眷恋着家乡的山山水水。回乡后,他找村干部谈了自己的想法:愿为家乡脱贫致富贡献一点余热。

成连璧曾担任过学校党支部书记,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丰富的经验,村党支部便让他协助抓党的建设。在调查走访中,成连璧看到,改革使农村经济有了迅速发展,但是农村的思想阵地比较薄弱,一些党员由于学习不够,思想跟不上改革形势的发展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,他自告奋勇在村里办业余党校,并担任义务党课教员。根据成连璧的建议,党支部建立了党员教育规章制度,规定党员全年集中学习四次,党小组每月学习一次。他以党章和《邓小平文选》为教材,每次上党课前,都要认真备课,花费几天时间收集材料,联系党员的思想状况写讲稿。村里的党员们听了他讲的党课都说,成老师讲得既深刻,又实在,把俺们思想里的疙瘩都解开了。有一位老党员,因为对党内的腐败现象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看不惯,动摇了对党的信念。成连璧多次登门为他讲党史,和他促膝谈心,帮助这位老党员正确认识反腐败问题,使他坚定了对党的信念。针对有的党员对改革开放认识不足、思想守旧的状况,成连璧在党课中组织大家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要点,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。据村党支部统计,在成连璧离休回乡的10多年间,他在村里上党课150多次,写的讲稿摞起来有10多斤重,听课的党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达3000多人次。如今,在涝泥塘子村,党员学习的风气浓了,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,党员的队伍壮大了。从1991年到现在,全村党员由31名发展到53名。村党支部书记于荣生对此感触颇多,他说,成老师为我们村党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这些年来,涝泥塘子村农民的生活水平虽然逐步提高,然而也有一些农民致富无门,生活仍很贫困。为了让这部分乡亲也过上好日子,成连璧用自己有限的积蓄资助他们开辟新的生产门路,同时为贫困户传递科技信息,引导他们依靠科技脱贫致富。成连璧用一个多月的时间,走访了全村711户,把调查的情况筛选整理,从中选择15例致富典型,编写了材料,供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全村推广。此后,他又从这些典型中按农、林、牧、副各业选出适合贫困户的致富项目,分别到58个贫困户家庭宣传,涝泥塘子村出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产热潮。农民成巨兴告诉记者:我父亲是盲人,前些年家庭生活很艰难,成老师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把他节衣缩食省下的200元送来买了种子、化肥,帮我们把地种上,还送我们家一辆价值300元的小驴车,让我们兄弟俩到城里搞运输。现在,我们家生活一天天好起来,盖了新房,有了彩电和洗衣机,还装了电话,多亏成老师的扶持。

看到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,成连璧感到欣慰。接着,如何使农民在精神上也富足起来,成了他的又一奋斗目标。农村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是延续多年的陋习,于是他就倡导文明办婚丧事。出于对成连璧的敬重,乡亲们在为老人办丧事时都要请他主持,成连璧总是要约法三章:一是要节俭,二是实行火化,三是开追悼会,以致悼词的方式寄托哀思。这种丧事新办的做法受到乡亲们的欢迎。如今,村民们自觉破陋习,树新风,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新气象。

十多年来,成连璧为涝泥塘子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呕心沥血,竭尽全力,他不图任何回报,只求不虚度余生。他以这样一句话自勉:老牛明知夕阳晚,愿洒余辉为人民。

[值班总编推荐]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

[值班总编推荐]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

[值班总编推荐]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...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